社博会专题 | 从社博会看“幸福社区”进化论

发布时间:2025-11-24 10:00   浏览数:30

11月15日,首届社区发展(国际)博览会在四川成都圆满落幕。在为期三天紧密而丰富的议程中,报告首发、经验分享、项目路演、产业对接、签约合作……社博会搭建社区发展的阶梯,以开放创新的逻辑重构全球社区的连接方式。

这场盛会,社区发展是贯穿始终的议题。发展不仅涉及物质层面的提升,更包括文化、教育、环境等多个维度的进步。例如,在硬件设施上还“场”于民,让更多人就近体验运动快乐;推进智能适老设备布局,让银龄老人感受家门口的温情包容;发挥公益组织与社会企业等多元力量,破解社区治理结构性困境。每一次探索,都折射着一束时代变迁的微光。

社区发展没有标准答案,唯有持续创新。搭攀社博会的发展阶梯,全国多地在推动社区全面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向更高水平迈进。

 

享经验:分析社区转型清晰治理思路

社博会同期举办多场活动,在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幸福家园2025秋季交流会暨社区科技创新发展圆桌会议上,2025年“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幸福家园行动”共建名单发布,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街道成功入选。

“全国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幸福家园行动”旨在通过汇聚公益项目、动员社会多元力量、整合社会优质资源,探索党建引领下社区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与载体,通过治理创新实践共建项目,全面提升城乡社区的服务水平与居民幸福感。

 

临江峭壁不知数,第一玲珑燕子矶。素有“万里长江第一矶”美名的燕子矶曾留下无数文人墨客的名篇诗作。近年来,燕子矶街道经历了从工业重镇到宜居新城的涅槃。街道以党建引领构建“多元共治、数智赋能、全龄服务”为核心的“幕燕行知”系统性治理模式,破解治理主体协同不畅、公共服务供需断层、资源活化利用不足等多重难题,在十年转型中成效显著。

党建引领方面,街道整合10家单位资源打造红色实境教育路线,通过“10条线路、25个站点”的红色驿站网络,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治理效能。南化新村社区“解忧杂货铺”等项目累计化解矛盾纠纷近60起,解决民生问题百余个;数智赋能方面,构建“燕子矶大脑”数据平台,运用AI算法、智能监控等技术守护长江岸线、防范安全隐患,升级“掌上云社区”实现政策精准匹配与便民服务直达;人才激活方面,招募“社区能人”提供便民服务,吸引青年群体参与社区微治理与创业创新,形成“治理提效—经济增值—人才集聚”的良性循环。

燕子矶街道党工委书记刘文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以“幸福家园”共建行动为契机,燕子矶街道将持续以党建为红色引擎驱动全域共治,深化“社区能人档案库”等机制,激活社区内生动力,努力让居民切实感受到治理提升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促对接:推进社区信用消费体系建设

社博会既是全球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直通车”,也是中国社区与企业对接的“连心桥”,多项合作通过这一平台精准对接。

 

故事回到2015年12月,随着额头湾村完成“城中村”改造,这片土地迎来了新的身份——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易家街道竹叶海社区。然而,1232户居民在搬入现代化高楼的同时,也将过去的生活习惯带了进来:公共绿地变身“私家菜园”,楼道被废旧杂物挤占,电动车“飞线”充电如同隐形炸弹……这些场景,不仅割裂了邻里关系,更让安全隐患如乌云般笼罩社区。

党建引领下,竹叶海社区建立“绿色积分”制度,用积分管理改变居民旧时生活习惯,让楼道空间“亮”起来。社区统一开设“绿色账户”,通过“睦邻志愿者之家”定期开展变废为宝兑换收集活动,发动居民清理废旧物品兑换“绿色积分”,积分可在“换享超市”兑换相应物品或各类服务。通过健全“绿色积分”制度,把绿色环保和志愿服务理念根植于居民心中,不仅解决了公共空间乱堆放问题,也为志愿服务注入源源不断的有生力量。志愿服务有“回音”,文明相伴暖心灵。“积分兑换”志愿模式已成为竹叶海社区激活志愿服务活动的“大合力”,居民从社区治理的“旁观者”正在转变为“参与者”。

竹叶海社区党支部书记石文兵表示,通过社博会的平台力量,社区完成与企业的共建项目签约,接下来将逐步完善“绿色积分”制度,让居民享受到更多优质的产品与服务;拓展“绿色积分+公益服务”模式,让“共享菜园”“公益集市”等品牌项目惠及更多居民;提炼可复制的经验,让美好的故事在更多社区生根发芽。

探未来:深化科技赋能拓展幸福场景

 

在社博会现场,许多地方代表表示此行收获丰硕,湖北省武汉市江夏经济开发区十字岭社区党总支书记熊亚军就是其中之一。“在展区体验面部识别医疗仪器,感受到科技赋能社区发展的强大力量,我们回去加快讨论,补齐社区短板”。“社区如家,众事共议。”是熊亚军坚持的基层治理理念。

面对社区单一化的治理模式难以适应社区多元化发展需求的现状,十字岭社区搭建了多元共治的治理体系和平台。熊亚军启动“党员亮身份”社区治理课题,实现挂一牌、亮一户、带一片,使党员成为推动基层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还通过挖掘社区治理合伙人,充分调动网格员、志愿者、老干部、党员、共建单位等多元力量,常态化开展入小区、入户调查,把问题清单变为满意清单。

 

此次社博会,熊亚军带来《小治理赋能大民生基层实践绘就幸福底色》的“社区好案例”分享。先进经验背后是社区治理手段的深化与创新,是“名做法”汇集,更是“名社区”金字招牌的不断创新拓展。

在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十字岭社区,“共治”场景比比皆是,共享花园的50多种花卉四季飘香。“希望从社博会带回去的新理念、新科技让幸福社区香气更浓”,熊亚军笑着说道。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2021234594号

版权所属:中国社区发展协会